建檔立卡和低保戶的區別
建檔立卡和低保戶是中國扶貧政策中的兩個重要概念,它們之間存在一些區別:
1. 建檔立卡貧困戶:這是中國精準扶貧策略的一部分,始于2013年。建檔立卡貧困戶是指家庭年人均純收入低于國家或地方相應標準的人群或家庭,他們生活比較困難,需要國家的扶持。建檔立卡貧困戶的識別標準是以農戶收入為基本依據,綜合考慮住房、教育、健康等情況,通過農戶申請、民主評議、公示公告、逐級審核的方式,進行整戶識別。建檔立卡貧困戶可以享受到國家提供的一系列扶貧政策,如醫療救助、教育扶貧、低保補貼、產業扶貧、危房補貼等 。
2. 低保戶:低保戶是指家庭成員人均收入低于當地的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并且符合當地最低生活保障家庭財產狀況規定的家庭。低保戶的認定條件通常包括無經濟來源、無勞動能力、無法定贍養人或撫養人的家庭,以及在職人員或退休人員領取工資或養老金后,家庭人均收入仍低于低保標準的居民 。低保戶主要享受的是最低生活保障,這是政府提供的一種現金或實物救助,以保證公民基本生活所需的社會救助制度 。
總的來說,建檔立卡貧困戶更側重于通過精準扶貧政策幫助貧困戶脫貧,而低保戶則是社會保障體系中的一部分,主要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兩者在認定標準、享受的政策和救助方式上有所不同。需要注意的是,低保戶一定是貧困戶,但貧困戶不一定是低保戶,因為貧困戶的認定不僅僅基于收入水平,還可能因為教育、醫療等因素致貧 。
低保與建檔立卡誰更窮
低保和建檔立卡是兩種不同的貧困救助制度,它們在救助對象、救助標準、救助方式等方面存在一些區別:
1. 救助對象:
- 低保:主要針對的是家庭成員人均收入低于當地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的家庭,這些家庭可能因為殘疾、疾病、失業等原因導致收入低于標準。
- 建檔立卡貧困戶:則是對貧困戶和貧困村進行精準識別,了解貧困狀況,分析致貧原因,摸清幫扶需求,明確幫扶主體,落實幫扶措施,開展考核問效,實施動態管理。
2. 救助標準:
- 低保:計算公式為低保標準=當地上年度城鎮(或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量化比例。
- 建檔立卡:以國家農村扶貧標準為識別標準,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可以結合本地實際,按本省標準開展貧困戶識別工作。
3. 救助方式:
- 低保:通常提供現金補助,以滿足基本生活需求。
- 建檔立卡:除了可能包括現金補助外,還可能包括產業幫扶、就業幫扶、教育幫扶、健康幫扶等多種方式。
4. 動態管理:
- 低保:如果家庭收入增加,超過了規定的救濟標準,則不再享受最低生活保障救濟。
- 建檔立卡:實施動態管理,檢查幫扶責任人履職情況和貧困對象脫貧情況。
總的來說,低保更側重于提供基本生活保障,而建檔立卡則是一種更為全面和深入的扶貧方式,不僅包括經濟補助,還包括一系列的幫扶措施。兩者在實際操作中可能會有交叉,比如建檔立卡貧困戶可能同時享受低保政策。
建檔立卡好還是低保好
建檔立卡和低保是兩種不同的扶貧政策,它們各自有不同的側重點和適用對象。
1. 建檔立卡貧困戶:主要是針對農村貧困家庭,通過建立檔案、卡的方式進行管理,以實現精準扶貧。建檔立卡貧困戶可以享受到國家提供的多種幫扶政策,如產業幫扶、就業幫扶、教育幫扶、健康幫扶等。這些政策旨在幫助貧困戶提高自我發展能力,實現穩定脫貧。
2. 低保戶:是指家庭成員人均收入低于當地最低生活保障標準,且符合當地最低生活保障家庭財產狀況規定的家庭。低保是一種社會救助制度,主要目的是保障困難家庭的基本生活。低保戶可以獲得政府定期發放的低保金,以滿足基本生活需求。
兩者的主要區別在于:
- 收入標準:低保戶的收入標準是低于當地的最低生活保障標準,而建檔立卡貧困戶的收入標準是低于貧困線標準。
- 政策內容:建檔立卡貧困戶享受的政策更為全面,包括產業、就業、教育、健康等多個方面的幫扶;低保戶主要獲得的是經濟補助,以保障基本生活。
- 對象范圍:建檔立卡貧困戶主要針對的是農村貧困家庭,而低保戶則包括城市和農村中符合條件的所有困難家庭。
總的來說,建檔立卡更側重于通過多種政策幫助貧困戶實現自我發展和脫貧,而低保則側重于保障困難家庭的基本生活。具體選擇哪種政策,需要根據家庭的實際情況和當地政策的具體規定來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