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共此時的上一句
“天涯共此時”的上一句是“海上生明月”,這兩句出自唐代詩人張九齡的《望月懷遠》。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在月夜中對遠方親人的深切思念。首句“海上生明月”描繪了宏偉的海上月出景象,而“天涯共此時”則表達了詩人與遠方親人雖相隔千里,卻能共賞一輪明月的情感。全詩如下: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詩中的“情人”指的是多情之人,這里指詩人自己,也可能是指遠方的親人?!斑b夜”指的是漫長的夜晚,“竟夕”則意味著整夜。詩人因為思念遠方的親人而夜不能寐,因此對這漫長的夜晚感到怨恨。詩的后半部分通過“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描繪了詩人在夜晚對月沉思的情景,以及深夜露水沾濕衣裳的感覺。最后兩句“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表達了詩人想要把美好的月色送給遠方的親人,但又無法做到,只好帶著這份情感回到夢中去尋找相聚的時刻。這首詩語言自然,情感真摯,是表達思念之情的經典之作。
張九齡天涯共此時的前一句
張九齡的詩句“天涯共此時”的前一句是“海上生明月”。這兩句出自他的詩作《望月懷遠》。全詩如下: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在夜晚望月時,對遠方親人的深切思念之情。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月相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是唐代詩人張九齡的名句,出自他的詩作《望月懷遠》。這句詩表達了詩人在月夜中對遠方親人的深切思念。詩中描繪了一輪明月從海上升起,而詩人與遠在天涯的親人雖身處不同地方,卻能在同一時刻共賞這一輪明月,從而引發了詩人對親人的無限懷念和相思之情。
這首詩的全文是: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詩中的每一聯都緊扣主題,首聯通過描繪海上升起的明月,引出懷遠的情感;頷聯“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直接表達了詩人對遠方親人的思念之情;頸聯“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則描繪了詩人在夜晚因思念而無法入睡,走出室外,感受月光和露水的情景;尾聯“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以一種無法將月光贈予遠方親人的無奈,轉而寄托于夢境中與親人相會的愿望,深化了詩的主題。
張九齡的這首詩以其清新脫俗的語言和深情厚意的情感,成為了千古流傳的佳作。它不僅表達了個人的情感,也反映了古人對月亮的特殊情感和對遠方親人的普遍思念。